今年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第九個“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范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約有20億人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億多人為慢性乙肝感染者,1.3至1.7億人處于慢性丙肝感染狀態。每年約有百萬人死于與病毒性肝炎相關的疾病,尤其是肝硬化和肝癌。我國目前成人乙肝感染率為6.3%,約有8660萬乙肝病毒感染者。
很多因素都可造成肝臟的炎癥,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此外自身免疫性、藥物性、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也是造成肝臟炎癥的因素。
其中,病毒性肝炎根據致病因不同,主要分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同時根據疾病的病程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甲肝和戊肝常造成急性感染,而乙肝和丙肝可進展為慢性感染狀態。
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表現差別很大,包括從無明顯自我感覺不適,到乏力、食欲減退、進食后腹脹、惡心、嘔吐、皮膚或眼白發黃等,甚至更嚴重者表現為極度乏力、不思進食、明顯惡心、嘔吐、腹脹、皮膚或眼白重度黃染、神志不清等。
肝炎要積極預防,而如何預防,就要從肝炎的傳播途徑說起了。
甲肝和戊肝主要經消化道傳播引起,所以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進食干凈的食物、不飲用生水或未煮熟的食物等。即使我們注重生活飲食習慣,目前每年仍有部分新發感染甲肝、戊肝病例。因此注射甲肝和戊肝疫苗能更好地減少甲肝、戊肝的感染,且接種后獲得的保護更持久。
乙肝和丙肝主要的傳播途徑是血液、體液、性接觸傳播等,乙肝還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且隨著乙肝疫苗的接種,我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下降明顯,尤其是小于5歲兒童中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已小于1%。而對于丙肝來說,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接種。
所以避免不安全血液或體液傳播等在預防乙肝和丙肝傳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不共用注射器、剃刀、牙刷等;不進行不安全性行為接觸;對紋身、紋眉、穿耳洞、針灸等有接觸血液可能的操作時要謹慎,不使用消毒不合格的儀器等。
同樣重要的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在孕前、孕期和生產時要至正規的醫療場所隨診、診治、生產,以減少母嬰垂直傳播可能。
懷疑或確認感染肝炎病毒,該怎么辦?
若有病毒性肝炎的接觸途徑或相應臨床表現而疑似感染肝炎病毒時,請主動到醫療機構進行相應檢查,比如肝功能、肝炎病毒或腹部B超等檢測。
對于既往明確有肝炎病毒感染者,尤其是年齡小的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者,主動進行規律體檢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該病毒感染有慢性化趨勢,并且即使是在慢性感染狀態下,部分患者也會由于長期沒有明顯不適感而造成疾病進展但本人卻無法知曉的情況。所以在正規醫療機構內定期檢測肝功能、病毒復制狀態、腫瘤標志物、腹部B超等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不幸罹患病毒性肝炎,我們能做些什么?
對于急性肝炎,多經過臥床休息、飲食調整,應用護肝、降酶等治療,多可獲得康復。
對于慢性肝炎,比如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療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隨著新型抗丙肝口服藥物的問世,越來越多的丙肝患者可以在短期內實現治愈。
但慢性乙肝的治療仍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多為抑制病毒復制,尚無法完全清除病毒,所以慢性乙肝抗病毒暫需要長期堅持。在服用抗病毒藥物過程中仍需要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定期復查血生化、乙肝病毒、腫瘤標志物和腹部B超等檢查。切忌服藥不規律、私自停藥、減藥或亂換藥等,從而造成病毒耐藥、疾病進展甚至肝衰竭發生而危及生命。相代榮 趙宏